心灵重建
人们不得不面对诸多困难,如何运用自身的“信念力”来激发潜能?信念是一种坚持,却不是盲目的坚持,是有计划地改变,增强你的信念,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信念力,转动命运的齿轮
欲要改命,必先改变自我。这个改变的步骤为:认清世界→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成就自我!倘若你需要什么,那么你最好能够运用这句宣言,这实在是一句极其完美的话。如果你想要熊掌,就不要害怕在别人面前肯定地宣布它,彰显你的态度与信念,它将使你受益,你会发现你想要的东西已经在你手中了!跨越心理的高度人的强烈愿望一旦产生,很快就会转变成信念。——爱·杨格[1]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只常年生活在圆井底下的小青蛙,它的爸爸、妈妈,它的家族世世代代一直住在那里。小青蛙每日的乐趣就是绕着这口水井游泳,它常常想:我的生活不可能比现在更加美好,因为我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终于有一天,它抬头看到了圆井上面的光线,于是它好奇了起来,它开始猜想上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它慢慢地沿着井壁往上爬,当它爬到井口的时候,它小心地往外看去,它首先看到了一个池塘。小青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池塘可是比自己住的那口井大了好几千倍!它继续往前探险,又发现了一个大湖,于是它惊讶地瞪大眼睛待在那里。回过神来,它又继续沿着湖边往前爬,终于有那么一天,小青蛙历尽艰险,长途跋涉来到了大海边,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一望无际的汪洋,它的震惊程度无以形容。类似这样的故事你也许已经听过,或者已经听腻。或许你觉得好笑,认为它很肤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你,也一样,就是故事里的那只青蛙。可能你认定自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达到了生命的极限,因此不可能再有更大的成就了,永远也做不成什么大事,无法成就什么丰功伟业,或是认为自己永远不能像自己羡慕的偶像一样享受生活。我很难过地告诉你,你说对了……除非你愿意跨越现有的心理高度。一个人无论他的能力多么突出,才华多么出众,学识多么渊博,但最终决定它能否成功的却只有一项因素——他的心理高度,即自己认为能够取得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高于他的心理高度。认为自己行就行,认为自己不行就不行。失败者们往往是那些受困于自身心理高度的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不配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东西,各种优秀与美好的事物都不是为他们而设计。这些人之所以做着卑微的工作,过着平庸的生活,都是因为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与期望值不够高。他们不会明白,自己完全可以改变命运,可以实现任何可能的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人!拿破仑曾让一位送信的士兵骑上自己披戴着极好配饰的战马,然而这位信兵却说道:“不行,将军,这匹马对于一名普通的士兵来说太豪华、太高贵了。”拿破仑这样回答他的部下:“相比较法国士兵来说,没有什么东西太豪华,或太高贵。”这就是心理的高度。我们常常以为是地位决定了伟人们的境界,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是境界促使他们达到了凡人们望尘莫及的高度。世界上到处都是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可怜的人,他们认为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之于自己都太过优秀,与他们卑微的身份不相称。如果你自认为是这么一群人中的一员,只期待渺小的事情,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巨人。“如果我们选择只做黏土块,”玛丽·科雷利[2]说,“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勇敢者踩踏的黏土块。”你的能力会因为你的退缩而萎缩,因为,能力的发挥和成长需要自信和期望来激发。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始于渴望已久的梦想。这种渴望不仅给人勇气,也让人愿意为此面对所有的艰难险阻,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直到梦想成真。你从生活中将会得到些什么呢?看看你的期望就知道了。期望不高的人会所剩无几,期望远大的人会得到越来越多。能否跨越心理的高度代表了是否能够获得与理想相匹配的能力,代表了是否拥有让理想成为现实的力量。这种跨越能够唤醒内在的潜能,塑造我们体内更优秀、更崇高的品质。跨越心理高度就能创造奇迹,如果我们敢于往上看,我们就能达到为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宇宙当中,如果一个人自认为无能,那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帮助他去实现成功。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吸引众多的人来帮助他实现梦想。自然界最强大的力量是潜藏着的,等待人类去发掘。同样,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也是深藏于内心的精神力量,我们只有通过思考才能释放出这种潜在的能量。破局重生
神奇的暗示效应
意识是万物的核心。它充斥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也弥漫于我们的身心,引导着人们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举动。它与我们的生命之火一道熊熊燃烧。——弗朗西斯·杨赫斯本[3]
暗示,就是我们潜能发挥的途径。在我们小时候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接受过这么一个类似的实验。
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朗读前,对于第一组学生,老师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而对于第二组学生,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现在,两组学生开始朗读十分钟,然后老师叫两组学生同时默写。结果出现了,第一组的记忆率准确度达56.6%,第二组的记忆率准确度为30.1%。
为什么两组学生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暗示”所起到的作用。对于第一组学生,老师的“著名诗人”的暗示引起了第一组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