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K37减速机齿轮进行检测,其材料成分、金相组织、表面硬度符合技术要求,导致齿部出现开裂的主要因素为:(1)淬硬层深超过技术要求,齿轮经渗碳以后,其齿部是含碳量较高的过共析钢,芯部仍然是亚共析钢,在油中进行淬火冷却时,表层首先冷却,芯部次之,当温度冷却到马氏体转变温度Ms时,表层首先转变成马氏体,体积增加,表层材料有向外“膨胀”的趋势,这会对芯部材料形成“拖拽”作用,导致芯部受到拉应力,此时表层材料受到向内的压应力。芯部材料含碳量较低而有较高的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随着冷却的进行,当温度低于芯部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时,芯部组织停止转变,表层材料含碳量较高,有较低的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在室温下会继续转变,这会导致表层向外涨大的趋势会一直进行,芯部受到的拉力会逐渐增加[4];KAF37减速机的齿部有效硬化层越深,这种应力效应越明显,这是导致齿轮从芯部开裂的第1个原因。(2)经扫描电镜分析,裂纹源位于齿的内部,且有较多的O、Al、Ca、Na等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夹杂物[5],这些夹杂物硬度较高,比如AlO,其莫氏硬度为9,几乎没有塑性;这些硬度较高的非金属夹杂物会破坏基体组织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高硬度的夹杂物颗粒不产生变形,其颗粒尖角会对基体组织产生强烈的“切割”作用,这会在夹杂物周围产生高度的应力集中形成裂纹源[6],再加上内部受到较大的拉应力,导致裂纹从内部扩展,这是开裂的第2个原因。
综上可知,K37减速机的齿轮开裂原因首先是有效硬化层过深,其次是材料芯部有夹杂物。经过对热处理工艺进行追溯,发现齿轮进行了混装拼炉,导致渗碳时间过长,改进措施是不允许拼炉混装。另外,发现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把本该用特钢的材料换成普钢材料,导致夹杂物增多,造成早期失效,改进措施是指定特钢公司,不允许随意更换材料。经过采取上述措施,改进后齿轮的渗碳层组织为2级M针+A残,硬化层深度为1.9mm,夹杂物评定为1.5级,均符合技术要求,彻底解决了齿轮的开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