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之所以有较高的定位精度,除了他本身的电机特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较高的编码器精度。
伺服电机常见的光电编码器有ppr,17位光电编码器。
伺服电机现在市面上出现的类似20位光电编码器,23位光电编码器,更有胜者23位光电编码器,其实物理编码器码盘基本上都是17位的,23位的精度也是通过软件实现的,23位光电编码器,单圈个脉冲一圈。26位的精度,也就是说一圈2的26次方个脉冲,软件实现的精度。那么,对于我们伺服应用总,编码器精度和伺服驱动器的电子齿轮比有什么关系呢?
伺服电机套装可以这么理解:
(电机旋转一圈编码器脉冲数/电机旋转一圈机械移动位移mm)*细分数(一个脉冲对应多少毫米)=电子齿轮比分析/电子齿轮比分母
其中,单圈脉冲数自己规定,细分数也就是单个脉冲精度,根据系统要求来,电机转一圈机械移动量基本上是定死的。
还有一个类似的公式:上位机发脉冲频率*60/(电机编码器精度/电子齿轮比)=电机转速(RPM)。其中上位机发脉冲频率可以自己规定,脉冲频率即1s内0和1之间的变换次数,60是60秒,电机编码器精度,比如说23位,则此处应该是2得23次方等于个脉冲每圈,转速一般是根据实际的设备需求可以算出来的,然后电子齿轮比就可以算出来了。
你弄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