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齿轮 >> 齿轮介绍 >> 争做最美追赶者

争做最美追赶者

编者按4月27日,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表彰大会,近名来自各条战线的员工获首批“最美追赶者”荣誉。

谁是“最美追赶者”?“最美追赶者”就是追赶者中的佼佼者,是追赶者中的榜样和标杆。他们对企业的爱更深沉,视野和格局更宽广,始终坚持以事业为重、以职责为本、以奉献为荣,知行合一、履职尽责。

去年3月,重庆中烟印发《“争做最美追赶者”主题活动方案》,经过一年多时间,在一线员工中组织评选“最美追赶者”,分类授予营销能手、工匠榜样、技术强人、管理标兵称号。

年,重庆中烟坚定实施追赶、集聚、数字化“三大战略”,将自己定位为“追赶者”,奋力建设“幸福重庆中烟”。自此,以“我爱我家、自信自尊、苦干实干、奋力奔跑”为特质的“追赶者”精神和文化基因,在重庆中烟扎根,成为企业战胜困难、化危为机的力量源泉。

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以先进典型为镜、向榜样标杆看齐的奔跑画卷在企业徐徐展开,人人争做“最美追赶者”的崭新风尚逐渐形成。

本版选登重庆中烟6位“最美追赶者”事迹,展现标杆形象,弘扬“追赶者”精神。

何倩茹:练就三个绝活

今年31岁的何倩茹,是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卷烟厂卷包车间卷接包机组机长。自年从部队转业进厂后,她与包装机“亲密接触”,练就了优秀机长的三个绝活,充分展现出一线女工的时代风采。

“第一个绝活是‘精准把脉’。”何倩茹认为,在生产运行中把好设备脉搏、精准排查故障是好工匠必须具备的技能。她通过刻苦钻研、实操磨砺和推敲总结,能准确判断机器故障,为生产、维修、保养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个绝活是“火眼金睛”。卷烟包装生产环节多、质量把控难,要做到误差小、不失误不容易。警惕分毫误差、察觉隐蔽疏漏是何倩茹练就的“火眼金睛”之术。年,她主动发现汇报安全隐患8次,有效规避了生产风险,所负责的15号机组实现了零重大质量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

“现场就是战场,我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只有用心用情做好每一包烟,做到人机合一、品质如一、包包精品,企业的未来才更好。”何倩茹说。“包包精品”就是何倩茹练就的第三个绝活。去年,她们机组的产品做到了零市场反馈、零重大追溯,质量抽检合格率达%。

殊不知,这些“绝活”的背后,是比常人更多的付出。

“阵地变了,责任不变。”曾身为军人的何倩茹,平时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她进厂工作至今,陪伴产品从“硬包”到“软包”,品牌从“龙凤呈祥”到“天子”,设备从“常规”到“中支”,重庆卷烟厂的各种机型、生产的各类品牌,都留下了她坚实的足迹。

“做好设备运行、坚守生产机台、保障产品质效,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致使中支烟生产任务紧张,何倩茹和卷包车间同事一道,做好疫情防控,全力加速追赶,按时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去年,何倩茹所在机组生产运行天,每月生产运行效率优质达标,质量提升、物耗竞赛长期蝉联榜首,被评为年度红旗机组。

去年6月,何倩茹检查出患有肾盂肾炎。经过住院治疗,她很快康复,出院后迫不及待地申请回到了机台岗位。在她看来,在生产工作中竭尽所能,每时每刻挥洒青春汗水,是“最幸福的事”。

今年,何倩茹所在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她也成为重庆金融财贸轻工纺织工会评出的20名“最美职工”之一。

张彬:与机器交朋友

“年,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领导就要求我扎根车间,与机器‘交朋友’。没想到,我在车间25年,还真交了不少‘好朋友’。”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涪陵卷烟厂卷包车间副主任张彬说。

张彬认为,作为技术人员,既要有敢想敢为的境界,又要有博采众长的气度,还要有不断创新的决心。

25年来,张彬先后担任过车间设备员、车间技术员、设备班班长、车间副主任。他勤钻技术,善于创新,积极参加科技攻关、小改小革活动等。

PASSIM胶池式供胶系统就是张彬独立设计的。该系统成功解决了接装机间歇断胶造成的烟支漏气、掉嘴质量问题,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由他参与设计的《清理粉尘和胶丝的卷烟机第二分切圆刀系统》《卷烟机切纸鼓轮与滑环连接结构》《卷烟机烟条烙铁调节装置》等6项成果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张彬主持设计并撰稿发布的《研制PBL垂直排包机新型条烟推送装置》和《研制双光子缺包检测故障报警装置》,获得重庆中烟QC成果发布会二等奖、重庆市质量协会优秀QC活动成果二等奖;《研制PBL垂直排包机新型条烟推送装置》在年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上获评“改进级”成果。

年,随着异型包装的“天子”品规推出,相应的包装设备成为困扰生产的难题。涪陵卷烟厂为填补这一技术装备空白,开展了“党员技术攻关项目摘牌”活动。“我带领其他几名同事果断摘了牌。”说起当初情形,张彬仍很激动。

但是问题来了,随着项目的推进,大家研制的一个个技术方案、模型都被推翻了。

“一定是思路上出了问题。”张彬带领团队开展头脑风暴:要是把舌片切割运动转换为吸取运动,重新计算齿轮传动比,重新设置传送轮内部斜锥齿轮,重新设计传动轴上运动机构,会怎么样呢?

他们马上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做试验,最终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随后,他们乘胜追击,又成功研制了相关烟包一体商标纸切割机构,真正实现了此类烟包全机械化生产,不仅填补了公司技术空白,每年还能节约成本多万元。

年,重庆中烟正式成立“张彬创新工作室”,搭建起新的技术创新平台。工作室成立3年多来,先后培养了21名技能人才、12名技师、6名高级技师,累计开展技术攻关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项。工作室被涪陵区总工会评为“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张彬也先后获评重庆市科技标兵、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等。

谢成坤:对症施治显身手

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黔江卷烟厂卷包车间机械维修工谢成坤,自年进厂就扎根在车间,与烟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终日与烟机打交道,悟出了一些给设备‘看病治病’的‘道道’。”谢成坤被同事称为烟机维修的“谢名医”,但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我学过中医,懂得机器跟人一样要强身健体才能活力四射。”

去年以来,卷包车间在推行项目制攻关中,谢成坤先后负责了几个项目。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清单”,他曾皱过眉头,也曾整晚睡不着觉。

今年1月20日,9号卷烟机水松纸又出现歪斜故障。这个问题间断出现,隐匿性因素又较多,一直没能根治。“接到车间排难任务时,我用惯用方法解决却碰了钉子。就在一筹莫展时,我突然想起车间‘诸葛会’常说的‘常规思维难以解决的事,以结果为导向倒逼试试’。”谢成坤说。

他运用逆向思维,把9号卷烟机开出的残次烟支剥开和正常烟支认真对比后,顿时产生一个疑问:残次烟支的水松纸有一个角是正常的,而另外三个角则是歪斜的,即使歪斜的三个角上的胶水粘得不够牢固,过程中如果没遇阻力,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找到病根后,他立即动手,通过测量切纸轮盒的间隙,发现原来是里面的两根轴不平行,由此产生了阻力,影响了胶水的均黏度。

“‘医理’总算摸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治好它,但该机是车间主力生产机组,不能长时间停机进行深度维修,只能用紧固螺钉的方法进行处理。机械维修师们都知道手动人工找平难度较大,也无捷径可走。”谢成坤说,他用了整整两天时间,不间断地对两根轴上三颗螺钉的拧紧顺序、拧紧方法反复调试,最终完成了手动人工找平,使故障得到彻底解决。

在谢成坤看来,把冰冷的机器当成朋友,熟知它的秉性,再难驯服的机器也会变得服服帖帖。

“在维修设备时考虑的面比较宽,思考得比较深。”这是黔江卷烟厂相关领导对谢成坤的评价。运用“望闻问切”,谢成坤和工友们成功攻关烟支圆周标偏项目,年烟支圆周CPK值提升较快。他将这种思维方式带给工友、传给徒弟,希望大家在追赶路上都能多用巧劲而少些波折。

作为第七届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谢成坤说:“个人只有置身于企业这个大舞台,不断突破、勇于创新,才能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彭忠:一丝不苟保品质

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检测技术员彭忠工作24年来,一直与产品质量打交道,他坚守的品牌质量理念是“品质如一”。

“我们参加月度卷烟产品分析会、审核卷烟产品检验报告,都需要仔细检查、复核原始数据,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彭忠介绍说。

当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时,他们就同步更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检测标准,以指导卷烟产品按照新的标准检测、判定。

在彭忠看来,不会说话的数据,往往是决策的“服务器”。通过计算相关抽检结果中的各项数据,为重庆中烟三家卷烟厂技术科及技术中心的月度、年度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提供相关数据,这个计算过程很复杂。但彭忠沉得下、坐得稳,为企业精益制造、对标指标、质量目标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我提供的数据编入企业年技术中心年度质量分析报告,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彭忠自豪地说。

看起来简单的抽样工作,做起来也离不开细心、耐心。去年10月,行业抽取下半年卷烟监督检验样品,重庆中烟“龙凤呈祥”(遇见)、“天子”(中支)两个规格被抽中,要求填写设计值。“我立即联系涪陵卷烟厂技术科,根据抽样人员发来的生产日期进行认真比对,及时按要求确定并填报了‘龙凤呈祥’(遇见)的设计值。”彭忠告诉记者,在填写“天子”(中支)设计值的过程中,他通过相关信息判断是其他工业公司厂家代生产,于是多方联系、积极沟通,认真反复核对数据,圆满解决了异地生产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进行了填报。最终抽检结果显示,“龙凤呈祥”(遇见)、“天子”(中支)两个规格均获高分。

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品质精益求精,彭忠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成就自己。他参与的科研项目《烟用聚丙烯丝束滤棒成型胶粘剂中残余氨含量的测定》等获得企业科学技术奖;年参与申报“一种烟支阴燃检测箱”“一种废料剥离上切刀压架式滚平裁剪装置”“一种用于卷烟盒外观缺陷检测系统的输送装置”等5项专利,目前均处于申请公布期。

质量无止境,追赶不停步。“我愿意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多尽一份责。”彭忠坚定地说。

易倩琳:奔跑不甘人后

对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四川区域业务员易倩琳来说,追赶,早已深深融入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追赶就是要谋定而动。”易倩琳认为,新品上市是工商企业营销的重头戏,“我所在的片区每次都会成立专门的推介会小组,大家都各展所长站在零售客户的角度不断完善相关事宜。”

易倩琳擅长摄制短视频,这为她工作提供了助力。“每天走访完市场后,我利用下班时间一次次修改视频资料,直到感觉能让客户满意为止。”易倩琳说,她会在和商业企业工作人员一同走访零售客户时,向客户推送短视频,并详细介绍产品特点、帮助客户优化陈列。

追赶就是要奋力超越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接到任务,推介卷烟新品。从了解全新产品资料到深刻领会产品特点,二十余稿、一百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凝聚着我们团队的心血。”

关于“天子”新品推介,易倩琳最难忘的一次是在西藏。出发前夕,她患了重感冒,输完液接着上飞机,担心被隔离,一路煎熬。下飞机后高原反应,头晕难受,甚至出现了过敏现象。

“团队里的每个人休息整顿一天后,就开始了彩排。彩排时,我们拿着手持的氧气瓶,及时吸一口氧气。严重的高原反应,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我们努力克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但大家在播放企业专题片的间隙躲在后台吸氧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易倩琳说,正是这种“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赋予了团队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个人奔跑不甘人后,团队追赶永不止步,人生定因磨砺而精彩!”易倩琳说,她将继续发扬“追赶者”精神,争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忠实践行者。

邱光明:心无旁骛做研发

在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有这样一位“80后”技术工作者,他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全心呵护着“天子”品牌。他就是技术中心产品开发室副主任邱光明。

年,邱光明加入“天子”研发团队,跟着主配方师学习配方技术。他勤学苦练,用心去品味不同产地、品种、等级烟叶的特性,用情去体验卷烟配方变化无穷的独特魅力。如今,邱光明成为产品研发团队骨干。

年重庆中烟成立以来,新品研发任务较多。邱光明和研发团队一道,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4月29日,记者在产品开发室见到邱光明时,他正在对调香后的烟丝进行装支。“我们会对每一批次的烟叶原料进行反复调香试验,让消费者买到满意的产品。”邱光明说。

产品来自市场,最终归宿也是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重庆中烟提出了新品研发的“5W”原则,即做什么烟(What)、消费者是谁(Who)、市场在哪里(Where)、什么时候完成(When)、为什么做(Why)。

作为技术研发人员,邱光明身体力行。为了呵护“天子”品牌内在品质,邱光明多方听取意见,经常走访客户、加强内外交流。为稳定配方,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设计试验。“邱光明心无旁骛做研发,完全沉浸于追求‘天子’品牌内在品质的世界。”同事这么评价他。

天道酬勤见成效。近两年,邱光明与研发团队共同研发了“天子”中支系列产品,为“天子”品牌品类构建提供了强力支撑。

站在重庆中烟“赢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邱光明说,他的心愿就是专注于产品研发工作,开启新征程、迎接新挑战,更好地守护品牌、呵护产品品质,以智慧担当、苦干实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版图片均由重庆中烟提供

本文来源:东方烟草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