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凌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3月12日,由毕节市科技局邀请的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潘俊峰等5名水稻专家,赴金沙县开展水稻产业科技支撑调研与服务。
5名专家与金沙相关企业交流座谈,详细了解当地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品种培育、稻米加工等。针对金沙县目前的优质稻有待提升、精深加工滞后、种植水平有待提高等情况,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将10余个新品种高产优质稻免费给金沙县新中一种业公司试种,以便筛选出适合金沙县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稻新品种、新组合进行推广应用。
此外,广东省农科院推荐4名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从水稻育种、种植、收割及米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和服务。同时,双方将联合开发功能稻新产品,建立科企合作基地,助力金沙县水稻产业发展。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实施“科技入黔”,加强公共大数据、智能采掘、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吸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高端制造、山地农业等行业领军人才,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
“贵州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榜单制,借助全国力量,引进智力资源和前沿技术,这是贵州冲出技术洼地的一项有力措施!”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冯卫东说。
年以来,贵州探索“揭榜挂帅”技术榜单制,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共发布10批24个技术榜单,立项实施11个重大科技项目,吸引多个省内外科研团队前来揭榜。通过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揭榜挂帅”将符合条件的省外揭榜成功者,以项目与人才协同的方式引进贵州,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引进技术人才。
人才是激发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为推动贵州建设成为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激励全国科技人才入黔创新创业,我省不断完善人才措施,探索重点产业人才引进政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初次分配向劳动和知识价值倾斜的分配机制。
同时着力建强平台,支持建设射电天文领域国家实验室,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按国家实验室定位组建黔灵实验室,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年,贵州通过科技项目与科技人才“1+1”协同衔接的方式引入省外先进团队,先后启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项目、“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专项“高性能小模数齿轮传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项目、“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3个项目的实施,标志着贵州煤矿智能化装备研发应用走在全国前列;高性能小模数齿轮研制在制造关键部件领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望“在一些领域、部分行业形成领先优势”;贵州航空制造业区域优势进一步凸显,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