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百万获奖工人管益辉给高铁装上

治疗白癜风中药配方 http://m.39.net/pf/a_4769864.html

大众日报记者刘一颖

带领团队获得百万创新大奖后,管益辉说,没想到我们工人也能和科学家一样,拿这么重的奖

给高铁装上国产“膝盖”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万元!几天前,管益辉团队收到了年度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特等奖奖金。在车间干了31年,他没想到,自己竟带领团队拿到了大奖。

在今年的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动员大会上,伴着热烈的掌声,胸前佩戴大红花的他略有些紧张地走上颁奖台,郑重地接过“奖金万元”的红色奖牌。“大家好,我叫管益辉,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一名从事‘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生产制造的高铁工人……”作为获奖团队代表,他在现场分享了岗位奋斗故事。

管益辉说得有些快,甚至因为口音,有的地方听起来有点含混。他太熟悉发言稿了,“自己写自己的经历,每一个数据都是自己精确算过的”。

“我说得还行?”大会结束,管益辉问。

“特别好!管工。”我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行业发展、产品更迭,一线工人总能敏锐感知。在时代向前的洪流中,作为生产环节最基础的一环,他们如何自处?

管益辉们,给出了答案。

“无论干什么活,

咱都得干得最好”

第一次见到管益辉,是他来济南参加省级决赛第三轮答辩。评审专家问了他两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刚开始没听明白。专家又换了个说法,原来他是问成果的创新点。这个我会答。”管益辉说,参加竞赛,不想拿奖是假的。但更重要的是,回答专家提问,自己能进步。“后来追问我一些数据,我都能说上来。我以为这些细节不重要,在答辩展示中也没有体现。但有两位专家都来问,看来这些数据有用。以后我们再申报项目、奖项,都加上。”

《高速列车轮对轴箱柔性加工技术与应用》,是管益辉的参赛项目。轮对轴箱是什么?轮对轴箱是“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转向架的关键走行部件。如果说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的腿,那么轮对轴箱就相当于膝盖,把车体重量和载荷传递给轮对,润滑轴颈,减少摩擦,降低运行阻力。其中,轴箱体是轮对轴箱的关键工件。那什么是柔性加工?在管益辉团队即将出版的《转向架柔性加工操作技术》编著中,这样定义:由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数控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连接装置上送到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柔性制造系统可以同时加工几种不同规格的零件,能够有效降低时间成本、用工成本。

答辩环节,管益辉十分流利地介绍了全国首创的轴箱体、车轴、车轮柔性加工生产线情况。这是他研究了10多年的成果,其中轴箱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最具代表性。年,公司启动轴箱体柔性加工生产线建设,管益辉被选为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加工操作、数控编程、优化创新以及员工培训等工作。

轴箱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是全新的智能化生产制造领域。如何使生产具有“柔性”,是一项无法从国外专家处学习到的关键技术。白天工作学习,晚上做笔记、查资料,管益辉与同事们一起经过成百上千次攻关与试验,基本掌握了该生产线的操作技术,实现了生产线提前投产应用,成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轴箱体柔性制造团队。

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布一则消息:《中国南车北车合并变身“中国中车”》。作为老四方机厂(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一线工人,管益辉却丝毫未受影响。因为他正全力破解一个新的难题:研发铸钢分体式轴箱体。

随着我国高铁产业的不断发展,轴箱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成功运行后,公司决定在时速公里的“复兴号”动车上应用分体式轴箱体。分体式是一个全新结构,在轴承孔处分为上、下箱体。检修更换轮对时,可大大降低检修成本,但加工难度极大。“分体式的难点,在于分离后合体的尺寸、形位公差能够与之前完全一致。”基于对轴箱体的深入了解,管益辉不断试验,通过两个短圆销及插口定位方式,创造出一种加工工艺、微变形控制工艺,量产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

“别看我们现在发明创造了好几款轴箱体,和它熟得不能再熟,但最初它是从国外来的。”年底,管益辉在车间见到了“一个黑色的大块头”。据公司技术工程部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轴箱体半成品。咱们要研究它的工艺,生产我们自己的产品。那是管益辉第一次见到轴箱体,从此,他有了新的研究对象。

比着翻译来的工艺文件,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干,管益辉和同事们第一个月就成功完成一件轴箱体。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后,管益辉不满足了,“按照旧文件来,生产速度实在太慢。”他开始动脑筋,尝试提速。“别看我们把10道工序拆分成15道,但每道工序用时短,总体来看,工序细分得更加紧凑、流畅,实现流水作业,效率更高,反而省时。”如何拆分工序,哪道工序用数控设备,哪道工序用普通设备,是管益辉基于此前14年工作积累作出的判断。正是因为数控技术过硬,管益辉被选进轴箱体加工生产团队。

“其实,我是学内燃机的。”年,管益辉从济南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家乡老四方机厂,成为一名机械加工操作工人。不是“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在管益辉看来,安排咱去哪个岗位,说明哪个岗位缺人。“无论干什么活,咱都得干得最好。”

“在车间当大师,多好!”

在生产一线,干最基础的活,管益辉进厂后学习车床、钻床、铣床及各种镗床专机加工操作。回忆起刚工作时的场景,管益辉总结说,主要是“磨刀子”。制作一件工件,靠刀具或磨或铣。刀具的角、刃是工人自己手工刃磨。七分刀具,三分手艺。“刀具磨好了,再难的工件也能干出来。”

管益辉苦练磨刀技术,很快掌握刃磨“绝活”。“不能光练,还得多看书。相比工友们,我可能多学了些理论知识。”管益辉认为,工人也要学理论知识。书本里的操作经验、涉及的工件种类远比现实工作中多得多,多学就能多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起很大作用。比如,磨刀不能只看角度,还得研究工件的材质。同样一刀下去,材质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

“干活,得琢磨。”凭借这股钻劲儿,管益辉在工厂举办的三年一届的青年员工“比武”中,连续三次获得第一。年,他被车间安排学习操作数控设备,为自己赢得了“摸机器”的宝贵机会。

摸的机器,就是公司首次引进的数控进口设备。价格高昂、技术先进,一般人碰不得,只有一位师傅能操作。“年,我工作第二年,这台机器就来了。其实,我也想试试。但我能力还不够,所以,我就安心干好基础工作。只要把基本功练好,我相信,就有机会操作机器。”

终于等到这一天。以前只能远远盯着看,现在可以亲自操作了。但数控对管益辉而言,是全新的领域。一切从头开始,那时他已经工作9年了。此前,管益辉连大型计算机组都没见过,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有点无从下手。只能根据师傅留下的程序,摸索一个个指令,一点一点试,直到完全熟练操作设备。

管益辉还沉浸在搞定数控设备的喜悦中,与他一起进工厂的同学们却换道了。当年,他常与同班4人聚在一起。如今,“五剑客”还在生产一线的,只剩管益辉。

“一人去学校当实习老师,一人去当巡警,还有两人去公司管理部门了,也是领导了。”管益辉数了数说。他回忆,有段时间,工厂的吸引力不复从前,不少工友出走,选择了“说起来更体面”的工作。管益辉坦言,还真没动过想走的心。“在车间当大师,多好!”

管益辉被同事们称为“管大师”。正是凭借在岗位上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突破,管益辉被评为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把指令完成,是数控设备的运行逻辑,也是管益辉的工作原则。“我觉得自己和数控加工有些像。你下直线指令,就只能干直线;你下圆弧指令,就只能干圆弧。”

管益辉手机备忘录有一页记的是木工行业的传统工具。“我们工匠的鼻祖是鲁班,他常用的工具是鲁班尺、墨斗、刨子和拉杆钻,分别象征着规矩、正直、努力和钻研。”管益辉说,对应在数控加工上,就是量具、程序、设备、刀具。工作就要讲规矩,做事就要做到底。既然选了这行,就干到退休。“一直没离开生产一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年轻气盛时的一句话。”

当年,管益辉第一次参加青年员工“比武”,就获得铣工第一名。有工友不服,前来下“战书”,下一届比赛,一定打败你。“只要我考铣工,你们考第二就得了。”管益辉自信地说。

“哎,就是为了这句话,负了一辈子责。”管益辉感慨,人可不能说狂话。为了一直当铣工第一名,他没走。也曾羡慕离开的工友们,但想想自己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与满满收获,管益辉觉得,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留下来。

“他们能看到我看不到的差错”

“我叫李启士,来自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名技术工人。”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公司90后加工中心操作工李启士作为优秀农民工代表,进行典型发言。看着徒弟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这么高规格的表彰,管益辉觉得特别骄傲。“他是个认真刻苦、热爱工作的好孩子,担得起这份荣誉。”

管益辉第一次见到李启士,是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还在读中专三年级的李启士被学校选中,参加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管益辉作为技能提升导师,被邀请入校。“那时候,我就发现启士这孩子,好钻,对工件的精度‘斤斤计较’。”管益辉说,这点和自己很像。

年,李启士来到中车四方,与管益辉结为师徒。“我师傅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研究明白。”李启士说,在师傅的引导下,他的钻劲愈发强烈。年,李启士参加中美国际数控机床技能大赛,荣获团体金牌,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年,他参加中国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工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既要有拼劲,还要有智慧;不仅能埋头苦干,更要抬头创新。受管益辉爱读书的影响,李启士恶补理论知识,通过函授学习先后取得专科及本科学历;加强实践探索,先后独创《标准动车组齿轮箱吊座加工先进操作法》《城际车构架踏面清扫器座加工先进操作法》等9项先进操作法,解决《北京新机场动车闸瓦托加工难题》等21项技术难题,完成6项创新攻关课题。

倾囊相授,当年管益辉的师傅是这样,如今的管益辉也是如此。“我会多少东西,我愿意都教给你。关键在你愿不愿学。”管益辉带了40多名徒弟,性格各有不同。他注意到有的徒弟比较敏感,说多了,徒弟还难受,影响工作状态。这逼着习惯了钻研设备、工件的管益辉,开始研究因材施教。既然签了师徒协议,徒弟在这干一天,师傅就得用心教他一天。“除非他不在这干了,但我希望他们永远都在这干。”随着柔性加工生产线投入使用,用工数量减少。管益辉带出来的徒弟,不少人去了构架生产线。“构架工件大,工资稍微高一些。有在这儿的基础,孩子们去那儿工作,上手快,能干好。”

管益辉说,收徒弟,也是有私心的。“他们能看到我看不到的差错。”今年52岁的管益辉笑着说,自己老了,数控编程上“固化了”。编好程序后,检查好几遍,可能都看不出问题,让徒弟们来检查、“怀疑”,就能避免失误。“虽然,一般不会出现失误。但为了生产百分百无误,多几道安全防线很有必要。”

干一行,爱一行。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就没有精力胡思乱想。“你爱的这一行,绝对会给你回报。最起码,养家糊口肯定没问题,甚至还能让你和你的家人更幸福。”这是管益辉最深刻的工作感悟。

工人也能和科学家一样拿大奖

带领团队获得百万创新大奖后,管益辉说,没想到我们工人也能和科学家一样,拿这么重的奖。去年,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奖金提至每人万元。此前,这一奖项奖金为万元。

“我们工人的待遇,越来越好。”管益辉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社会对产业工人的重视。我第一次出国,就是国家给的机会。”

年9月,管益辉前往制造强国德国,了解、学习当地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及前沿技术。“巨浪机床集团、德马吉机床集团、奔驰汽车公司、菲尼克斯电气,我们都去参观了,收获特别大。”管益辉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观摩奔驰汽车公司组装生产线时,他注意到,每条生产线一二十个车型并行生产,但每名组装员工并不是只负责一个工序。每个班次都会调整4个工序,确保总在一个台位操作的员工,能够在不同工序进行组装,“干的活不是千篇一律”,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师资强大的温克勒职业培训中心也让管益辉赞叹。这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集专业化、现代化、集成化于一体的全日制培训中心,与当地多家企业长期战略合作。它面向全球招收“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专业的学员,主要对数控机床操作员、过程处理机械师、技术产品设计师、机电一体化操作员等六大专业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提升。“学技术,不分年龄。我注意到,有许多年纪偏大的人也想学技能、进工厂,工厂也很缺人。但他们找不到提升技能的好学校。”于是,管益辉在想,可不可以面向年长的社会人士,打造几所职业培训学校,给他们提供二次就业的空间呢?

年6月,管益辉参加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科学技术部联合组织的首期高技能领军人才赴德国培训班。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创新贵在坚持”。他分享了一个听来的小故事。

在汽车发动机的电磁阀改进工作中,西门子工程师完成第一代产品研制后,去奔驰、宝马汽车企业推销,却被一次又一次拒绝。“他们认为产品还不成熟,应用存在风险。”但西门子公司高层坚信,这是一个很好的发明,要继续研究,没过多久,产品成功应用。

管益辉感悟道,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只要方向是对的,一定要坚持。“我还看到,在德国的设计生产一线有很多硕士、博士,他们也通称为工人。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薪酬待遇,德国工人都享受到充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41.html